但当利其小便,以宣泄腹中湿气。是则少阴之火,各归其部,心中之烦不得眠可除矣。
程应旄曰:脉数而渴,阳胜阴矣,故亦令自愈。脉浮,鼻中燥者,必衄血也。
或泻利下重者,寒热郁结,加薤白开结以疏寒热也。方有执曰:伤寒,包中风而言也。
世有以哕为呃逆者,不知哕即干呕也,以其有哕哕之声,故又名哕也。又曰:上焦得通,照□下□满言;津液得下,照舌苔与呕言;胃气因和,照不大便言。
邪从寒化,真武汤证也;邪从热化,猪苓汤证也。观结句若重发汗,复加烧针者,四逆汤主之。
饮热相抟,上攻则咳,中攻则呕,下攻则利;热耗津液,故渴;热扰于心,故烦不得眠。张璐曰:按少阴急下三证,一属传经热邪亢极,一属热邪转入胃府,一属温热发自少阴,皆刻不容缓之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