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者,腹□满急□胀,故用厚朴以消气壅;痞者,心下痞塞硬坚,故用枳实以破气结;燥者,肠中燥屎干结,故用芒硝润燥软坚;实者,腹痛大便不通,故用大黄攻积泻热。论五菜韭白愈淋,予涩精。
今发热微恶寒,是表犹未尽解也,故宜桂枝汤解肌以发其汗,使初入阳明之表邪,仍还表而出也。一 伤寒论,自成无己创注以来,踵之者百余家,金匮要略,自赵良衍义后,继之者十余人,各有精义,羽翼经文,然或涉浮泛,或近隐晦,醇疵并见,难以适从,兹汰其重复,删其冗沓,取其精确,实有发明者,集注于右,用资考证。
以寒甚,故脉小细紧,此其所以不同也。盖病有缓急,而时势有不同,东垣或以急者为首务也。
欲上行,加引上药;欲下行,加引下药。以邪本风,故曰阳气。
若未经汗、吐、下,而有是证,则为实邪,非栀子汤轻剂所能治矣。此方比上吴人驹曰:微乃微甚之微,非微细之微,但不过强耳。
此承上条互详其脉,以出其证也。程知曰:伤寒一二日太阳,二、三日阳明,三、四日少阳,四、五日太阴,五、六日少阴,六、七日厥阴,此第言其常耳!其中变证不一,有专经不传者,有越经传者,有传一二经而即止者,有发于阳即入少阴者,有直中三阴者,有足经冤热而传手经者,有误药而传变者。